Post's cover

我发现很多人对大数据智能推送身份信息泄露这俩事存在着误解,有些网友推荐视频看得老爽了,但看完了还是不忘评论一句:“这奇怪的大数据”,借此以我计算机小白的身份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先说说大数据智能推送,我对智能推送更多地呈中立态度,首先我觉得它这么一个设定本是以服务大众为主要目的,毕竟它能给你“投其所好的关怀”,有人可能会说:“它就是资本主义为了恰烂钱,想让你多使用它的 APP”,这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和半杯水问题一样。话说回来,若满屏幕都是你不感兴趣的内容你会有使用这个 APP 的欲望吗?若你不喜欢智能推送为什么还继续将 APP 放在手机中“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呢?退一步讲,智能推送是可以关闭的,至少我在哔哩哔哩 APP 中找到了关闭智能推送的设置,其它 APP 可以自行按需摸索。打个贴近于生活的比方,智能推送其实相当于你在你家楼下早点铺吃早饭时,阿姨问你:“今天还是热干面吧?还是少辣加葱吧?今天咋们这有新做的豆皮,要不尝尝看?”,挺不起眼的一个生活问句,却让人感受到了重视与关怀,当然有些人还是会说:“她就是想让你每天来,好赚钱”,你细品我不评价。当然你不习惯阿姨这么问,可以用合适的话语告知让她下次不要再问了,或者索性换一家早点铺。有些人可能会吐槽,智能推送还会使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吞噬掉大量时间,说到底与其怪 APP 不如反思自己的时间管理和抗诱惑能力是不是存在着问题,它本是一个为了提升用户体验的一个设定,何况大多数人还是处于白嫖免费使用状态,希望多些理解包容,多从自身找原因。

当然了,APP 智能推送真的智能吗?我觉得一个产品永远都有改进之处,比如有时候你只是好奇点进去看一下,APP 就默认你喜欢,于是海量相似内容席卷而来,所以在智能推送的算法上还得继续优化,比如可以提高智能推送触发门槛,即用户点了 n 次相似内容后,再来进行推送,这样是不是更人性化一点?当然每个人对一件事物的感兴趣程度也不能完全靠点击次数来推断,所以算法的优化之路道阻且长。再者,很多人提到智能推送会将人限定在一个框架中,限制获取外部信息的范围,缺乏自主思考能力,这点我非常认可,所以我认为推送一部分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再推送一部分随机内容比较好,至于智能推送和随机推送的占比是多少,开发人员可以进行数据调查,得出一个用户普遍能接受的一个比例,或者将选择权交给用户,让我们自定义设置比例。当然了,相关设置的摆放位置还得明显化,使其 accessible ,即易被广大用户方便找到,而不是地毯式、抓瞎式去找设置,费时费力,容易劝退大批用户。

第二我想谈谈身份信息泄露这一件事,至于某些 APP 是否真的泄露了身份信息我不清楚,也没有任何明证,但很多人还是存在着一点误解,认为给自己发提醒短信、广告邮件一定是身份信息泄露。想象一个场景,你注册账号时需要填写手机号或者电子邮箱吧,而且在点击注册按钮之前会让你勾选你已阅读用户协议、隐私政策框,当然是否阅读是你的事情(顺便说句,我希望相关协议可以写的更直白易懂,少些官方套话、专业术语,否则我们会沦为点击“已阅”按钮的无情机器)。话说回来,你注册之后,APP 方可能会偶尔给你发些提醒短信或广告邮件,其实是件正常范围内的事情,不属于信息泄露,好比你家附近新开了家健身房并且可免费体验一次,在体验之前会进行简单的信息登记,之后健身房工作人员再给你打电话推销之类的操作就不算是信息泄露,毕竟你已经填写了电话号码,默认你允许健身房可以通过电话号码联系到你,谈何泄露呢?相反,如果是陌生平台给你发短信发邮件那才是真的信息泄露、甚至是诈骗。你要是觉着短信提醒、邮件推送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是可以找到设置并取消掉,若没有相关设置,可以反馈投诉或者删除 APP、注销账号。最后提醒一句,在现实生活中呢,还是要多注意,不要在不明来源网站填写自己身份信息、账号密码,凡事三思而后行。

希望能理性看待 APP 智能推送和身份信息泄露这俩事儿吧,消除误解,不跟风下结论,勿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Peace & Love!

欢迎友善地各抒己见

Prev

Next

Related Posts